前言:
明朝,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王朝,也是我国的最后一个盛世王朝,尽管政治盛况一度令人艳羡,但它同时也是宫斗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。从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那一刻起,宫廷内的权力斗争便悄然开始。最早的权力更替发生在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手中——他的皇位被亲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。紧接着,朱棣登基称帝,成为永乐皇帝,开创了永乐盛世。然而,朱棣万万没有料到的是,自己去世后,他的二儿子朱高熙竟然也心生了争夺帝位的念头,虽然他没有成功。那么,朱高熙为何要争夺皇位?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。
朱高熙为何要争夺皇位?
展开剩余79%要理解朱高熙争夺皇位的原因,不能不提他的父亲朱棣。朱高熙出生在北京燕王府,是朱棣原配所生。朱棣有四个儿子,除了最小的儿子之外,分别是长子朱高炽、次子朱高熙和三子朱高隧。与朱高炽相比,朱棣显然更偏爱自己的两个较年轻的儿子,特别是朱高熙。朱棣亲自教导朱高熙骑马射箭,让他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朱高熙逐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。
在他十多岁时,朱棣带着他一起征战蒙古,朱高熙表现得非常勇敢,毫不畏惧,完全在父亲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实力。朱棣见到儿子如此骁勇,也为他感到无比骄傲。相比之下,朱高炽因为肥胖,一直不受朱棣的喜爱。虽然朱高炽并非愚笨,反而在军事上也有相当的才能——例如他曾独自捍卫北京城,在面对朱允炆十万大军时,依靠智谋和冷水结冰的策略成功守城,直到朱棣归来才解除困境,但这些都未能改变朱高炽在朱棣心中的地位。
当朱棣面临困境、不得不反抗时,他再次选择了朱高熙跟随自己出征,而朱高炽则被留在北京。朱高熙在几场关键战役中屡次救父于危难之中,尤其是在一次战斗中,朱棣面临多方夹击,朱高熙挺身而出,救了朱棣一命。此时,朱棣曾说出了一句影响深远的话:“世子多疾”,意味着朱高炽因为身体不好可能活不了多久,而皇位或许会在朱高熙手中继承。朱高熙听了这句话,心中开始滋生了争夺皇位的念头。于是,这一番话,成了他日后行动的导火索。可以说,正是朱棣的一句无心之言,促使了朱高熙后来的权力争斗。
朱高熙的几次争夺都以失败告终
尽管朱高熙多次尝试争夺皇位,但都未能成功。我们从朱棣登基之后的情形说起。朱棣攻占南京城后,朱允炆失踪,随即登基成为永乐皇帝。此时,朱棣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立太子。按理来说,长子朱高炽应当继位,但朱棣却倾向于立朱高熙为太子。原因很简单,朱高炽身体太过肥胖,且朱高熙更具军事才能。然而,身边的老臣们劝说他,最终朱棣还是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。
朱棣之所以如此决定,还因为他非常宠爱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,觉得这个孙子聪明伶俐,极具潜力。随后,朱高熙被任命为汉王,封地在云南,但他并未如约前往,而是以云南遥远为借口滞留在南京。朱棣也无奈,最终将朱高熙安排在了青州,离南京不远。即使如此,朱高熙仍显得不安分,甚至在永乐十三年时,利用东厂的权力暗中策划了一场政变,试图像唐朝的李世民一样,发动政权之争。
这一计划很快被朱棣的心腹发现,朱高熙的图谋被扑灭。得知消息的朱棣勃然大怒,急忙返回北京,下令将朱高熙囚禁。面对自己的儿子,朱棣气愤至极,甚至一度考虑废除朱高熙的王位。不过,朱高炽出面劝解,表示不愿看到弟弟受此惩罚,最终朱高熙只被流放出京。这一事件成为了朱高熙第一次试图篡位,却以彻底失败告终。
第二次试图争权发生在朱棣去世后。永乐二十二年,朱棣因病去世,朱瞻基在得知这一消息时迅速决定封锁消息,以防朱高熙得知父亲的死讯后产生不必要的举动。朱瞻基将朱棣的尸体暂时藏匿,巧妙地让太监送饭迷惑外界。与此同时,他赶忙回到北京,准备登基。然而,朱高熙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,试图在途中策马赶回,然而最终未能阻止朱高炽顺利登基。
朱高熙的第三次谋反与结局
朱高熙的第三次谋反发生在朱高炽去世之后。因为身体欠佳,朱高炽的在位时间短暂,仅十个月就去世了。当时,朱瞻基尚在南京。朱高熙得知这一消息后,决定采取行动,计划在途中劫杀朱瞻基。然而,当他动手时,发现自己所截获的竟是伪装的朱瞻基,实际的朱瞻基安然无恙返回了北京。这一次,朱高熙再次失败。
朱高熙并没有放弃,而是再次起兵谋反。然而,这一次朱瞻基果断采取行动,成功捉拿了朱高熙,将他囚禁在宫中。最终,朱高熙的命运走到了尽头。在被幽禁的日子里,朱高熙依然抱有一线希望,甚至试图在朱瞻基面前加以反抗,然而朱瞻基毫不手软,最终用残酷手段将其处决。朱高熙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,至此,他的一生彻底结束。
结语:
朱高熙本应有一番精彩的未来,但他的一生却因父亲朱棣的一句话而走向了毁灭。争权的欲望让他失去了理智,最终陷入了无尽的失败与痛苦。或许,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并不需要追求权力与荣耀,简单平凡的生活,也能拥有它独特的美好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豪配资-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网-深圳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